家居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湖北视窗> 资讯 > 正文

北影节 编剧九夜茴:能成就艺人的作品不以艺人为核心
www.hbcsyz.com    来源:网络  作者:水中鱼  2018-04-19 16:08
  内容提要: 伴随着国内影视行业的跳跃式发展,一些影视作品成型的周期越来越短,艺人核心说也跃然纸上,在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一场行业对话中,编剧九夜茴给出了不同的回应,真正能成就艺人的作品不是以艺人为核心,中国的影视行业缺少匠心精神。 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

伴随着国内影视行业的跳跃式发展,一些影视作品成型的周期越来越短,艺人核心说也跃然纸上,在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一场行业对话中,编剧九夜茴给出了不同的回应,真正能成就艺人的作品不是以艺人为核心,中国的影视行业缺少匠心精神。

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首席娱乐官专场今天高朋满座,而作为影视工业化程度最高的美国行业经验成为了业内大咖分享的热点。近年来,中国影视市场实现跳跃式发展,国内影市去年轻松突破559亿元票房,而电视剧市场更是年产超过1万集。不过行业繁荣的背后,影视作品的制作周期越来越短,而作品以艺人为中心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耶开始影响行业内容的生产。

行业看起来很快缺少匠心精神

作为《匆匆那年》、《花开半夏》等热映热播作品编剧的九夜茴则并不认同这种理念。“我们现在这个行业,大家制作、创作的速度很快,我就遇见过在剧本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那边已经开机了,这种就很难做到剧作角度上的缜密性。”

她表示,比如这个场景已经出了,后面的剧本就不可以再写到这个场景,要不然重复取景,从制作上来说压力很大。假设从编剧角度来说,他考虑的是整个故事的完整性、情节的完整性、人物的丰富性和好看程度,按说这种重复取景的问题不应该在他的考虑范围内,但是一边拍摄,一边做剧本,就很容易出现这种问题。

而行业的另一种现象是,很多人在不了解内容的前提下,就一窝蜂的涌入项目,对于项目都没有基本的认知。

九夜茴回忆,她之前接触过一位艺人经纪人,对方过来跟谈的时候,一集剧本都没有看,尽管双方沟通的很愉快,但是她会发现,艺人经纪人对于艺人要演的角色并不怎么了解,“我也会开玩笑说“你怎么知道好?”他说“好多人都说好,别人都说好。”这也是行业的一个现状。

据了解,九夜茴所在的凤凰联动影业在开发一个剧本时会打磨很长时间,比如他们在做的一个古装项目剧本的反复打磨已经达到三年之久,他们会找北大中文系的专门去研究古代文学方向的博士来进行跟踪和修正。而今年,凤凰联动影业的院线电影项目《初恋爱》也将正式开机。

“我相信只有在创作的沉淀之下,后续反而会快一些。大家都看到剧本的时候会纷纷认为好,在制作层面的时候也不会浪费那么多的时间。我希望的是,所有大佬们都可以给编剧这样的匠心的创作环境。

能成就艺人的作品往往不是以艺人为核心

与国外对剧本为核心的行业理念相比,在国内影视市场,剧本依然是一个谁都能动的“蛋糕”。

现在国内的编剧基本上就是一个委托制,制作公司找到编剧创作剧本,创作完这个剧本,找谁拍,谁演,会拍成什么样,这基本上不在编剧可以涉足的范围内,他基本上在创作的那一刻就停住了。

而国内的一些现象也让九夜茴感到困惑,“行业内会有艺人再带一个编剧进组。从我这个编剧的角度来看,这种是挺匪夷所思的。因为我不知道带进组的那个编剧需要做什么,不管是润色台词、丰富人物还好,我认为在最初的创作阶段都应该基本完成了。

在九夜茴看来,编剧写好的剧本每一句话、每一个台词,甚至每一个场景都有它独特的意味,可能是前后呼应的,是不能单独的从某一个角色的角度单独拎出来看的,如果中间出现调整,它一定会有损伤。国内最能成就艺人的作品,恰恰是考虑他个人因素最少的情况下。

目前,很多创作者在开剧本会的时候就在不停的“自我阉割”,在讨论人物的时候就在想,这么写他会不会观众就不喜欢他了?在写的时候,就在替艺人的经纪、艺人粉丝做纠正,在创作层面上,已经被不应该源于创作的声音给纠正掉了。

“如果有这种为艺人单独定制的,我觉得也不源于艺人个人本身,而是源于他更像哪一类角色,我们提起他的时候,会觉得塑造这一类的人物是非常有准确度的,也不源于我对你的流量、粉丝服务,我觉得这其实是不成熟的商业模式,成熟的商业模式应该是对好内容的回归。